我是如何成为了一个软粉 - Microsoft Surface Laptop 3 (13.5 inch)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0 年 01 月 12 日 星期日

习惯了 16G 内存之后,一想到我回学校之后就要用只有 8G 内存的笔记本做毕设,我就觉得受不了,所以打算买一台能干重活的轻薄笔记本。最后经过了艰苦的比较,最终选择了 13 寸的 Surface Laptop 3 (i7-1065G7 16GB 512GB) 。

先来聊聊 Surface 吧

Surface 并不是一个人们买电脑常会想到的选择, Windows 大家会看 DELL 、 HP 、雷蛇、 AUSU 、 MSI 、神州、联想、甚至华为、小米, MacOS 就 Mac 一个选择就不说了。几年前的笔记本市场, Surface 看起来是那么怪异,格格不入,好像有很多黑科技,但是品控好像不怎么行,而且这些“好像”都是听来的,因为身边都很难看到 Surface 。

我的第一台 Surface 是 Surface Pro 5 (或者在 6 出来之前叫 New Surface Pro ),那是最低配的 M3 4G 128G ,因为贫穷,买不起高配。那个电脑用着很不错,只是性能太差,我就是带去上课查资料、记笔记,很轻便,但是干活还是干不了。

使用 Surface 会有一种感觉,就是 你过去用的 Windows 都不是真正的 Windows

Surface 官网没有一个页面专门给你下载驱动程序,因为 Surface 所有驱动都可以通过 Windows 自动更新安装,当然其它很多笔记本也基本可以(除了少数不常见的驱动 Windows 自动更新搞不定),实际上其它厂商也完全可以通过微软的服务分发驱动,但是厂商就是不放心,非要专门另外提供驱动。

Surface 官网也没有一个专门的页面给你下载什么特殊的工具,比如电源管理、在线帮助、多媒体影音、色彩管理、无线投屏、…,这些都是电脑厂商可能会随机附赠的软件,但是 Surface 没有这些东西,出厂就是一个普通的、跟官网下载的 Windows 10 没什么两样的 Windows 10 系统。不是说 Surface 就没有电源管理、在线帮助、… 这些功能,只是它们全部都集成在了 Windows 的能力中,或者可以在 Microsoft Store 下载。有些电脑还会带自己的磁盘加密软件, Surface 出厂就用 Windows BitLocker 加密了系统盘,而且你使用上是无感知的,登录自动解锁。

大家都说 Windows 的触控板不好用,说实在话,那只是因为没有使用 Windows 精准触控板驱动。很多厂商喜欢自己搞触控板驱动,比如什么 Synaptics 。但是其实如果用了 Windows 精准触控板驱动,你可以直接在系统设置里设置触控板,比如什么双击拖动,三指切歌、调节音量、四指切换屏幕,这些手势都可以设置,而且用起来都很流畅。除了没有 Force Touch ,完全不输 Macbook ,而且没有 Force Touch 可以“真实地”按下去啊,虽然手感差一些,而且我其实从来不用重按。

用过了 Surface 你就会觉得其它电脑的 Windows 真的很难用,不过幸好我干活主要用 Ubuntu 。

Surface 还有一个魅力是它几乎颠覆了笔记本的形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 Surface 的坚持, Windows 阵营就不会像现在有那么多二合一、触摸屏、触控笔,甚至 Windows Hello 都不一定能够推广出去。记忆中乔布斯在初代 iPhone 发布会上应该引用过类似这样的一句话 “软件的极致追求者就应该自己设计硬件” 。 Surface 就是微软为了实现它对软件的追求而产生的,因为友商做的笔记本都太菜了。

Surface Pro 和 Surface Book ,就连整天把“革命”、“颠覆”、“重新定义”这些词挂在嘴边的苹果也是不敢想的。

我曾经想过要买一个 Surface Book ,因为那实在是太酷了,而且能干活。但是当我真正要买电脑时, Surface Book 可能已经要死了,微软更新了 Surface Pro 、 Surface Laptop ,还发布了一些新的产品系列,但是没有新的 Surface Book 。 Surface Book 的配置还在 2 年前的水平。

但是新的 Surface Laptop 3 很不错,用上了 Intel 最新的第 10 代移动处理器,有了金属 C 面( C 面就是键盘那一面)的选择,有了 TypeC (虽然没有 Thunderbolt3 )。所以也进入了我考虑的范围。

我如何挑选电脑

我挑选电脑时,给自己列了一个需求清单:

  • ** 13 寸左右大小
  • ** Intel 10 代 i7 移动处理器
  • ** 16GB 内存
  • * 1440p 左右分辨率的屏幕
  • * 支持人脸识别的 Windows Hello
  • * 比 16:9 更高的屏幕比例(比如 3:2 )
  • 有丰富的 IO (接口)
  • 支持 Thunderbolt3
  • 支持 PD 充电
  • 触控板大一些
  • 不带独显
  • 触摸屏

其中前三个以 ** 开头的是 必须 满足的,后面三个以 * 开头的是“比较重要”的,满足的话能够显著加分,最后四个没有 * 的是比较次要的需求,但也是我很希望能满足的。

筛选的过程非常简单,因为满足“必须”需求的就没几个。在我看时有售的基本只有下面几个选择

  • Microsoft Surface Laptop 3
  • Microsoft Surface Pro 7
  • DELL XPS 13
  • ThinkPad X1

其他的要么新产品还没影,要么刚出还没有货

大家印象中很强的苹果, 13 寸的 Macbook Pro 还在用着 2 年前水平的 8 代 U ,内存也还是 2 年前的 LPDDR3 。

为什么我一定要 10 代 U 呢,因为 Intel 的移动端处理器跳票了整整一代,没有 9 代的移动处理器,上一代还是 17 年下半年发布的第 8 代。 18 年虽然更新了几款 8 代移动端处理器,但是提升非常有限,几乎等于没有提升。所以你现在还能看到很多厂商卖着 i5-8250U 的笔记本。其实 Intel 第 9 代桌面处理器也和 8 代差不多,只是堆了更多的核心而已,没有什么本质提升。因为 Intel 的不给力,所以你甚至能看到散热不够尺寸来凑的 16 寸 Macbook Pro ,这种奇奇怪怪的产品。

不过幸好,移动处理器终于换代了, 10 代是全新的一代,有了进步极大的核显,有从 14nm 到 10nm 的制程升级,还有其它一些常规升级。 10 代和 8 代 U 的性能比较我下面会说。

所以在这个节点买 8 代 U 的笔记本都是极不明智的, 8 代等于过去 2 年, 10 代等于未来一到两年,就算要等 10 代普及,也基本上最多就是等半年。

继续来看产品吧。上面 4 个选择其实可以排除 Surface Pro 7 ,因为用过了 Pro 5 之后我还是觉得正经工作要用传统形态的笔记本, Pro 有一点头重脚轻。而且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它干重活散热不行, Pro 还是适合对便携性有很高要求的场景。

所以就剩下 Surface Laptop 、 XPS 、 Thinkpad 。 XPS 和 ThinkPad 用的都是 i7-10710U ,一个 6 核 12 线程的 CPU ,这在移动端看起来很夸张。 Surface 用的是 i7-1065G7 ,规规矩矩的 4 核 8 线程。

它们的各自都有一些优势。

ThinkPad 就是 IO 超级丰富,一个 14 寸的轻薄本,竟然有 2 个 USB3.1 gen1 的 Type-A 、2 个 Thunderbolt3 的 Type-C 、一个标准尺寸的 HDMI1.4 、 3.5mm 耳机接口、甚至还有一个 ThinkPad 特制的千兆以太网接口。支持面部和指纹识别的 Windows Hello ,支持 4G 网络(这也太商务范了)。而且总重 1.09kg ,在这种配置下难以置信的轻。

XPS 的话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除了比 ThinkPad 好看一点,比 Surface 接口多一点。 XPS 还有一个很致命的就是没有 1440p 屏幕(更没有比 16:9 更高的屏幕),没有人脸识别的 Windows Hello 。也就是说 XPS 一个“比较重要”的需求都没有沾上。而且 XPS 的产品策略很扯淡,它是为了屏幕窄边框,所以没有人脸识别,然后屏幕只有 1080p 和 4K ,而且只有 4K 可以触摸。 XPS 还有一款二合一的产品,可 360 度翻折的 XPS 13 ,有 3:2 屏幕,也有触摸,但是也是没有 1440p 左右的分辨率,也没有人脸识别,而且淘宝好像还没得卖。

Surface 嘛,优势就是除了没有丰富的 IO 、没有 Thunderbolt3 ,上面列出来的其他需求都完全满足了。而且可以说是所有竞品中最好看的。缺点就是比较贵,同存储要比 ThinkPad 贵 2000 ,比 XPS 贵 2500 有多(因为没找到 1080p 512G 的,只能拿 1T 的比较)。我买的时候我还以为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核心数比另外两款少 2 个。性能上的缺点还是很致命的,毕竟我是要拿来干活的。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不是缺点,这个后面说。

但是我咬咬牙,想了想另外两个竞品糟糕的 16:9 屏幕( XPS 甚至还是 1080p ),想了想 ThinkPad 混乱不堪的 C 面(想不明白小红点有什么好的,死活不改)。想了想 Surface 上 Windows 的流畅体验。最终还是决定买了 Surface Laptop 3 。

Surface Laptop 3

box

a-side

side

open

Surface Laptop 3 真的非常好看,而且比起上一代有了非 Alcantara 材质 C 面的选择。 Alcantara 虽然是很好看,但是真的容易脏,我原来 Surface Pro 5 用的就是 Alcantara 键盘。

keyboard1

keyboard2

键盘超级舒服,布局合理,不像 ThinkPad 那么拥挤。触控板也很好用。支持人脸识别的 Windows Hello ,掀起屏幕秒开。支持 IEEE802.11ax ,也就是所谓的 WiFi 6 ,不过由于没有 WiFi 6 的 AP ,我还没试过体验如何。

io

IO 接口比较少,只有一个 Type-C (支持 USB3.1 gen1 + DP + PD充电),一个 Type-A ( USB3.1 gen1 ),一个 3.5mm 耳机接口,还有一个 Surface Connect (不过除了充电没什么用,我又买不起 1700 的 Surface Dock ),这其实是我能接受的最少接口了。一个 Type-C 可以外接拓展设备、可以外接显示, Type-A 至少要 1 个可以在没带任何转换设备的情况下接 U 盘,还有一个 3.5mm 耳机孔听歌要用。没有 Thunderbolt3 ,虽然对于我来说 Thunderbolt 好像没有什么用,除了可能会用到的外接存储(前提是我能组得起一套读写速率超过 USB3.1 gen1 的存储设备),可能会用到的万兆以太网,还有不太可能会用到的外接显卡,如果有的话肯定是好过没有的。

screen

这个屏幕也是超级棒, 1504 * 2256 3:2 的触摸屏,清晰锐利、亮度足够、色彩也很不错。

我为什么要 13 寸呢?因为我习惯了 13 寸,就是这样。 15 寸实在太重了,背不动。

为什么我要高于 16:9 的屏幕呢,因为 16:9 实在是太扁了,而我主要工作是写代码、看文档、刷淘宝,无论是哪一项,更高都比更宽有用。

为什么我又要 1440p 左右的屏幕呢?因为 1080p 能显示的内容太少了, 100% 缩放下甚至不够不重叠地放下 TIM 、微信、企业微信,习惯了 4K 分辨率实在很难适应 1080p 的局促。那我为什么不要 4K 呢?因为在 13 寸屏幕上 4K 开 100% 缩放太小了,而如果要缩放到 1440p 左右就是要 2160 / 1440 = 150% ,也就是沿着一条边每 3 个像素要合成 2 个,这对显示器来说显然是做不到的,需要向左或者向右取整,就会产生模糊。不过幸好 Windows 在这方面的优化做得很好,几乎看不出来问题,但是 Ubuntu 就难受了。而且 4K 的确没有任何必要,在这么小屏幕上 4K 和 1440p 几乎没法分辨, 4K 的每个像素都更小了,屏幕总亮度也会降低,而且像素多了增加显卡负担,增加耗电。等于是没有任何好处,但是坏处很多的一个特性。(但是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配置呢?因为厂商觉得 4K 这个名头很震撼,在营销上大有好处。)

总之体验就是超级棒,唯一有一点点不足是稍微有点重,接近 1.3kg ,比我原来的 HP Envy13 还要重几十克。本来这也没什么,其它产品多数也差不多,比如 XPS13 要 1.23kg , 13 寸的 Macbook Pro 甚至要 1.37kg 。但是看到 ThinkPad 才 1.0 几 kg 我就酸了。我过去背着 Envy 都感觉有一点点重,长时间单手拿着有一点吃力,还是希望能轻一点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散热风扇全速时有点吵,我过去 Envy 即使全速也是几乎听不到风扇声音的,现在是明显能听到了。不过好在它很少会全速,平时它都是慢悠悠转,或者不转,几乎听不见。

性能如何

毕竟这个电脑再好看,我买来也是为了干活的,所以性能怎么样非常重要。你看我前 3 个“必须”满足的要求, 2 个都是关于性能的。

16G LPDDR4x 的内存,对于日常办公来说基本够用了。过去我常说,笔记本 8G 内存够用。我之前的 Envy 就是 8G 内存, 8G 内存也是笔记本目前最常见的配置。但是真的不够用。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有一门课“云计算技术”,最后考察方式就是几个人合作,搭建一套所谓分布式的系统,有 HBase 、 Redis 、 Kafka 、 Spark 、… 为了跑一个 Hadoop 集群,我一台电脑要开 3 个虚拟机,内存捉襟见肘。 HBase ,一开始插数据,内存就爆满,有时候还会因为内存不够而掉进程,然后集群就崩了。这还算好的,我还能一个人跑出来,搞 Spark 的同学是搞了 3 台机器才勉强能跑。我就觉得,如此简单一个事情,竟然就被一点点内存搞得如此难堪,实在是不行。

然后还有就是我实习的时候,要同时管理多个项目,那一个项目至少要开一个 IDE 吧, PyCharm 、 WebStorm 这种一个就能要去 2G 内存, 8G 内存完全搞不定。而且别说这种重度使用的场景,就是平时刷刷网页,看看视频,内存其实都很紧张,你不知道而已。你觉得还算流畅是因为 SSD 给力,相对闲置的内存页面被暂时置换到外存,需要时再读回来。但是你用了 16G 内存你就会发现 8G 的时候其实是多么的卡。

感兴趣可以看看这个视频 8012年,8G内存够用吗?#linus谈科技

然后为什么要 10 代 U 我前面已经说了。但是 10 代 U 比 8 代强多少呢?

我原来的电脑用的是 i5-8250U , 4 核 8 线程,这也是上一代轻薄本常会使用的一颗 i5 ,我自己 Geekbench5 跑分单核 917 、多核 3113 。而现在这台 Surface Laptop 3 用的是 i7-1065G7 ,也是 4 核 8 线程,单核 1315 、多核 4881 。你可能会说 i7 比 i5 不公平,那我们拿同样在轻薄本中常见 i7-8550U 来看,在 XPS 上跑分比较高的也才单核 1046 、多核 3548 左右。 Intel 上一代强无敌的 Hades Canyon NUC ,用的 i7-8809G ,有着 100W 的 TDP ,虽然是跟一个 AMD 的 GPU 一起封装的,但是单 CPU 起码也有 3 、 40W 的 TDP 吧( Surface 的 i7-1065G7 只有 15W TDP ),那么高的发热量,其实也只跑了单核 1128 、多核 4395 分而已。 也就是这一代的低压处理器,甚至碾压上一代的标压处理器。

或者再冲击力强一点,我在虚拟机里面,开 4 核 4 线程,分 8G 内存,还能跑出单核 1017 、多核 4108 的分数,也就是说我开个虚拟机性能都比上一代物理机好(当然这只是玩笑话,虚拟机还有 IO 瓶颈)。

比完了上一代,比一下同代的。我前面说 XPS 13 和 ThinkPad X1 用的都是 i7-10710U ,有着可怕的 6 核 12 线程。但是同一时期, Surface 用的都是只有 4 核 8 线程的 i7-1065G7 , XPS 二合一的 13 寸版本用的也是 i7-1065G7 。那这两颗 U 有什么区别呢?

compare

从账面上分析,他们同是 10 代低压移动处理器,同样标准 15W TDP ,同样的每个核 2M 缓存。看起来好像没有太大差别。基频 i7-1065G7 略高,最大睿频 i7-10710U 更高,但是其实这里的最大睿频是单核最大睿频,全核睿频是 i7-1065G7 更高。然后 i7-10710U 比 i7-1065G7 多了 2 个核 4 个线程,岂不是要多出 50% 的多核性能?

我开始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其实我买 Surface 的时候很纠结,但是考虑到 CPU 性能反正在多数时候都有一些过剩,考虑到其他方面的体验,感觉还是 Surface 好一点。但是买回来之后我又比较了一下,我手里没有 i7-10710U ,所以我去看 Geekbench 排行,结果很有趣。如果要比平均分、最高分,应该是 i7-10710U 高的。高分的 i7-10710U 可以跟 i7-1065G7 拉开很大差距。

i7-10710U

随便截了前几个分数,可以看到高的可以到多核 5300 分,这可比我 4881 高出一大截。但是你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高分的好像都不是轻薄本,虽然我不知道微星那个是什么鬼,但是微星应该不做轻薄本吧。

i7-10710U-xps

但是如果我们只看 XPS 的分数,好像也没有那么高,多数都不如我的跑分(不要看 Linux 的, Geekbench 在 Linux 上比 Windows 分数高),而且单核明显低于我的 1315 。这是怎么回事呢?再回去看前面那个 CPU 比较的图,你可能会发现 i7-10710U 是 14nm 制程,而 i7-1065G7 是 10nm ,而且基频和最低 TDP 时频率都比 i7-10710U 高,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可能是制程的优势。 i7-10710U 制程落后一代,核心数还多一半,发热肯定不少,虽然标称 TDP 是 15W ,但是 TDP 是基频状态下测的,而需要性能的时候都是在睿频的时候。 i7-10710U 应该发热和功耗都很高,所以像 XPS 这种轻薄本就压不住,跑不上去,而微星这种散热比较好的机器就能够跑上去。

所以其实买了 Surface 在性能上完全没有吃亏,反而可能还有优势。而且如果你仔细比较,你会发现 i7-10710U 到处都是上一代 U 的特征,比如核显用的是还是 Intel UHD 显卡,而 Intel 10 代移动处理器很重要的一大升级就是升级了核显,换成了所谓 Iris Plus 显卡,所以明显 i7-10710U 核显也比 i7-1065G7 差一代。感觉 i7-10710U 就是上一代最后一点牙膏挤了出来。

说到核显,要说有多大提升,我也很难量化,但是稍微试了一下游戏。 Minecraft 流畅 4K 没问题,但是 Minecraft 好像更吃 CPU 。所以我又试了一下 Left 4 Dead 2 ,开到 1440p 分辨率,较高画质,也能流畅运行,具体帧数很难说,因为我不知道在哪里调出帧数显示,但是至少是高于 30 帧的,因为摇动鼠标基本看不出来卡顿的感觉。 3A 嘛,我只有一个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太大了,懒得下载,所以就不试了,有空试了再补。反正干活嘛,我又不炼丹, GPU 能亮屏就够了。

总结一下

综合来看嘛, Surface Laptop 3 各方面都是强无敌,最新的配置、超棒的外观、与 Windows 最佳的配合。还有其它各种软硬实力都是第一梯队的,甚至你要硬刚 Macbook 你也说不来什么差的地方,而 1.5w 你买 13 寸的 Macbook Pro 还只能买到 8 代 i5 (其实不管你有多少钱你也只能买到 8 代 i5 ) + 8G 内存 + 512G SSD , Surface 与之相比性能可以说接近翻倍,而其它方面,无论是屏幕素质、外观、重量、键盘、 IO 、续航 … 哪哪都不比 Macbook 差,除了没有 Thunderbolt3 。

过去人们很少真正关注 Surface ,感觉就像一个“只赚吆喝,不赚钱”的公司,因为好像 Surface 很怪异,不可靠,或者可能觉得 Surface 很贵。但是我感觉是 Surface 的产品越来越有竞争力了,不管是比同 Windows 阵营的还是比对面 Mac 。

我前几天看了何同学采访微软副总的视频( 【何同学】给三年前自己的一封信 (第 2 Part ) ),他们聊的是 Surface 。当被问道“Surface Laptop 的成功会不会让你对二合一产品的价值产生疑问?”时, Panos Panay 回答的是“不会,这其实对二合一产品有助推作用,我认为给予人们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这对于二合一产品是一种增强,我们想实现更多,而不是更少。”,我看完其实感触特别深, Surface 有非常多品类的产品,它们有些很酷,比如 Surface Pro 、 Surface Book 。真的棒,我曾经有过一台 Surfece Pro ,真的能够给予我便携性和生产力,我常常就什么都不带,单手拎一台 Surface Pro 就去上课了, Alcantara 的键盘盖让它看起来就像一个比较文艺的笔记本(我是说纸质的笔记本)。现在我把它卖掉了,因为性能不太够,我以后也不太需要这种便携性了,而且我可能会考虑买一台 Surface Go 来补充对便携性的需求。当我要好好干活时, Surface 也能给我提供一台传统形态的设备 Surface Laptop ,而且以传统笔记本的视角来看它也是相当出色。我爸在高中教书,需求就是能放 PPT 能备课、能改卷,过去是拎一台学校发的傻大黑粗的笔记本,现在是一台 Surface Go ,比课本还小,却完全能满足需求。

Surface 总能满足你各种各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