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腾讯实习的第 103 天

本文最后更新于:2019 年 10 月 12 日 星期六

从 2019 年 7 月 2 日入职,到 2019 年 10 月 12 日,今天是我在腾讯实习的第 103 天。

今天发生的多数事情都和往常差不多,早上 07:30 起床,挤早高峰的地铁, 09:00 左右到公司。

和往常一样去茶水间打半杯冰块加两份浓缩咖啡加一点凉水到杯满,有时我也会打一杯拿铁加一份浓缩,但是今天我觉得有点热,冰美式更消暑一点。往常在这时偶尔能遇到打三份浓缩咖啡不加水的 J 老大(我们部门 GM 的 id 是 J 开头的,这篇文章后面都会用类似方法标注人物),不过今天没有。拎着一大杯冰美式的我回到座位,开始一天的工作…

但是不太一样的是,中午午休结束之后,正在我盯着屏幕发呆恢复精神准备工作的时候,我旁边的个人电脑的个人邮箱收到了一封邮件。一闪而过的通知概要信息很多,时间很短,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但是我仿佛看见了“腾讯”两个字。这非常不寻常,因为和工作有关的邮件肯定都会发到企业邮箱,但是我马上清醒了过来,在打开邮箱应用的几秒钟里,我的脑子处理完了刚刚看见的通知概要里的内容,我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收到了腾讯的 Offer !

offer


其实没有那么突然,这一切早在几周前我就预料到了,十一前 HR 电话跟我沟通过十一后发 Offer ,今天上午 HR 也跟我电话最后确认了个人信息和薪酬福利,并不会有什么 Offer 突然从天而降,所以上面的描述完全就是过度描绘的。本来感觉没什么可以说的。但是考虑到这也算是我人生中少有的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写篇文章记录一下,顺便回顾一下过去 102 天,甚至是过去 1 年,我所经历的和收获的。


几周之前,导员还在群里催我们去学校就业信息网填个问卷,补充个人信息。问卷里面有一个问题,大概是“你用了多长时间准备找工作?”,我选的是一年。

找工作这个事情最早可以追溯到 10 个半月前, 18 年的最后一天,我中午迷迷糊糊起床写了一个 2018年终总结 ,总结完自己平淡无奇的 2018 之后,写下了 2019 年的 16 个目标。其实我当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上半年的实习和一个下半年的秋招,其它的目标都是随便写来凑数的。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过得还是相当轻松自在,不用刻意去学什么,全凭兴趣,效率我觉得也还相当可以,看到自己进步挺快也十分满意,但是到大三时就真正开始紧张了。按照我一直以来的规划,我应该在本科毕业后找份工作,按照正常的流程,我应该在大四上学期(也就是 19 年末)面临秋季校招,此时如果一点项目经历都没有的话肯定是很吃亏的(我是指真正创造价值的项目,自己写着玩的和大作业这种不算),而我刚好在这方面比较欠缺,能说得出的项目只有一个跟我意向的 Web 开发岗位没啥关系的外包项目。此时其实最合适的是先找一份实习玩玩,毕竟大三了,再做外包的话,工作过于低级。

大三上学期的时候我觉得我找份实习的话,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所以给自己找了个“学校课程还相当多”的借口宽限了一个学期,计划在大三下学期找。我现在来看的话,那个时候的我能力上也是完全可以的,不过没那么有底气的话其实也不方便面试。大三好多课,幸好比大二有趣一些,所以呆在学校也没有很亏。大三压力最大的事情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宽限,给自己宽限了一个学期,强迫自己放松,完全不要想出去实习的事情,就是为了能够在下一个学期面对实习招聘时更有准备。这种压力让我非常不自在,最显著的影响就是我再也没有心情折腾新事物。我要做的准备其实就是要让我在简历上写下“精通xxx”、“熟悉xxx”时更有底气,在面试官感兴趣时能够立刻拿出一些项目来佐证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在简历上再添加一大堆“了解xxx”、“接触过xxx”。那不能去了解乱七八糟的东西,那我自己写一些练手项目总可以吧?也不行。我能想到的比较有趣的我能用得到的有意义的 Web 应用,我都能想到纯静态的实现方式,也就是纯前端的实现方式,或者起码是离不开前端,因为我没事写些 API 有啥好玩的嘛。但是很烦恼的是,我不能再写前端了(这个一会再说)。没有了学习新事物的乐趣,也不能写一些有趣的项目,而且还有进度压力,而且还无从下手,只能单纯看看文档什么的,学习突然变得非常痛苦。就好像你开着货车,可以花 1 天运送 10 吨货物到 300 千米的目的地绰绰有余,但是你现在只需要而且只能运送 1 吨货物,而且要求在 2.4 小时内运送到 300 千米的目的地。你会感觉,这不是扯嘛,只拉 1 吨的货,有力用不上,因为多拉的都没有用,而且多拉肯定还会降低速度,更加达不到目标了,而货车也很难通过减少载重大幅度提高速度。

为什么会有那么奇怪的比喻呢。其实就是跟我这个时候做的一个重要决定有关,就是 我不能去做一个纯前端开发 。因为越学到后面就越会觉得,前端开发其实是独立一个体系的,跟有趣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有趣的 Web 、… 关系都不大。而且它在整个 Web 应用的体系中只是在“表示层”及以上,冰山一角。这让我会觉得单纯的前端过于肤浅而且职业发展上缺乏可能性,并且我觉得其实是在远离我的专业,我不会喜欢这样的工作。但我的确在前端上比较有潜力,而且学习上也有不错的进展,完全放弃也是很可惜的。我希望我会是一个后端开发,或者最好是 Web 全栈的开发。不管是哪个,我都感觉到我的后端能力十分欠缺,我还能轻易想到好几个我十分欠缺的地方,我对几个传统的持久化方案不够了解,我对常用的 Web 框架不够了解,所以基本上就是对 Web 后端所有方面都不够了解的意思。但我又的确有一些了解,只是没有机会去实践,而如果要实践又离不开前端,要花时间写前端就是在浪费时间,如果刻意写一个没有前端的 Web 项目很无聊而且没有成就感,如果要想一个天然不需要要前端或者对前端要求很低的 Web 项目,我想不到。所以情况就是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只快速发展后端的技能树,但是我也没有足够时间前后端一起发展,而且如果我面后端开发,最后我面试时考核的很可能只有后端的部分。这些就构成了我十分难受的大三。

其实这段时间效率非常低,到我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面试时,我觉得我也就是提升了一些软实力和做了更多的思想准备,技术上好像几乎没有长进。实习面试的过程就不说了,这篇文章都有 “腾讯实习的第一周” 。最终我确定了 19 年 7 月份开始在腾讯的实习。

实习的时候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好玩的 Web 全栈开发,后端是 Python Django + Django REST framework ,前端是 Vue.js 加各种组件库(每个项目还不太同),基本上就是最适合我的一个情况。除了表面上使用的技术栈非常适合我,整个组的职能也非常适合我。从我 Web 前后端各懂一点就能看出来,我还是挺喜欢接触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的,但都是各懂一点。而我们组都是测试开发岗位,主要是开发,不做测试,但并不是正经的对外业务的开发,主要是开发一些内部服务,我们也不会有其它核心业务团队那么多人力,所以我们自己是自己的项目经理、自己是自己的测试、自己是自己的运维,当然也是自己开发,所以就要求有比较综合的能力,比如我这样(厚颜无耻 * 1)。我们组主要负责开发一些能帮助其它团队提高研发效率的工具平台,比如说 CI/CD 平台、流程控制平台、产品发布平台、… 所以其实也对研发的流程要有一些认识,这些我在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毕竟我都是写个人项目,怎么会需要这些东西,但我现在感觉我对此还是挺感兴趣的,而且感觉有一点点接近心中挥之不去的神秘的那四个字 “软件工程” (我学了三年连我专业名的含义都没有理解,太菜了)。

能够到一个我喜欢的岗位,主要还要感谢我的 leader ,是他从简历池里把我捞起来,而我那时投的岗位是“ Web 开发”和“ Web 前端开发”(后端太菜还是不敢投“后端开发”),被“测试开发”面了我还有点奇怪,还专门问了一面的面试官(就是我现在 leader )为啥我会被分配到这个岗位,我开始完全不知道这样一个岗位会做些什么,也不知道我会觉得喜欢。这说明一份贴切描述自己实际情况的简历多么重要,即使没有投也能被真正需要的岗位发现,就像我的一样(厚颜无耻 * 2)。

实习的过程非常愉快,但是还有一件事没有着落,就是正式的工作。我当然希望能够留在腾讯,留在我现在部门,但是我还有一个难题需要面对,就是留用考核。

留用考核最难的其实不是其本身,而是外部的干扰。腾讯的留用考核在 8 月中旬开始,这个时候也是秋招开始的时候。考核结果一般在 9 月末和 10 月初确定,刚好是秋招降温的时候。如果要认真应对留用考核,就需要放弃很多秋招的机会。而留用考核相关的小道消息又会不断动摇自己,比如别的 bg 已经发“建议留用”了啊,我们部门还没开始。腾讯内部问答平台乐问上又有很多“ leader 和导师都很满意但是因为没有 hc 只能建议留用转推荐,怎么办?”这种问题,而且因为我是实习生,没有权限看乐问,只能看到一个标题,不能点进去,而我其实只是想在 KM 搜搜留用考核流程相关的说明文章。反正各种渠道传来的消息,都在不停地刺激着自己的心脏。

开始留用考核时,我们组还有一个实习生,因为他 id 是 B 开头的,我就用 “ B 同学”来说明。 B 同学好几次和我聊时都问我,怎么没有投别的公司试试,拿多几个 offer 可以有更多筹码。他是对的,但是我觉得面试实在是很辛苦,而且会给我当下的事情引入很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脑子太小处理不了那么多事情,我可能是比较怠惰或者安于现状。 B 同学后来离职了,跟 leader 说的是出去看看,跟我说的是也希望留在腾讯,但是想先出去看看,拿几个 offer 可以比较一下。于是在他离职当天,他的留用考核流程就被拒绝了(原本单纯按照规定的话,是否在职不影响留用考核流程),可能 leader 觉得他不会回来了吧。他办完离职手续,想请组里面的同学喝奶茶,叫我下去帮他拎奶茶,我跟他在楼下转了几个奶茶店,等待几十份奶茶做好的时间里我们还讨论了一下对于未来的想法,最后他离开的时候刚好我也下班,还跟他走到他等车的公交车站,我继续往前走去地铁站。对于 B 同学的离职,我的心情其实非常复杂,一方面觉得他有点可惜(其实可能一点也不可惜,现在也许混得很好了吧),一方面我也庆幸能为我留用考核降低难度,少一个竞争,另一方面担忧自己也许也有离开的一天,我走的时候肯定就没有他现在这样潇洒了,在我看来未免会有些落魄。

对于留用考核,我开始一直都是比较悲观的态度,不过要感谢 X 大佬的鼓励。

日常去吃饭的时候我基本都是跟我导师 + X 大佬 + 一个新入职的正式员工 G 大佬一起,有时候我导师提前回去了, G 大佬下班陪他女朋友,就只有我和 X 大佬。某天聊到年后开工时,总办的老大们会在腾大发利是(就是“红包”的广东说法),我没有说话(因为我如果不能留用的话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X 大佬补充道“你应该很容易啊,混一个毕业生”(“毕业生”就是他们对校招正式员工的说法)。我表情看起来有一点复杂, X 大佬补充道 “就看你看不看得上这里了” , “因为 Vue 和 Django ,同时会这两个的人很少,更别说是本科”。我才觉得留用好像不是很难。我平时问他一些关于我们组、我们中心往年留用的情况时,他都会给出非常乐观的说法。这些说法也让我对留用有了更多乐观的看法。而且从他的话里面,我也意识到有多种不同但是能够相互配合的知识也是一种竞争优势。

乐观其实还是很有用的,比如说跟部门 GM ,也就是早上要喝 3 份浓缩的 J 老大介绍自己时能够更有底气。留用考核中需要我参与的环节就是跟 GM 一对一答辩,介绍工作,介绍自己。这个过程的准备也十分感谢导师和 leader 给我的指导。导师的看法是老大更关注我对自己工作的认识,理解,不在于具体的技术。 leader 的看法是老大更关注我的新鲜想法,不在于具体的工作。不过我自己觉得的核心是说明自己有什么能力,如何能够胜任工作,或者自己的竞争力在哪里。这个过程结束之后,我现在来总结的话,我觉得我导师是对的,而我也的确在这方面吃了一些亏, leader 后来跟我说的 J 老大给我的评价是“对组内工作不够了解”。不过我也的确不够了解,我一开始参与的工作根本没有涉及组内的核心业务,而且实习了 1 个多月就要考核,我也没有时间去了解。

刚结束留用答辩时我也不知道是乐观还是悲观,过了大概一两周,我发现我的留用流程结果是“建议留用”,那时感觉还是相当稳的。“建议留用”的意思就是部门觉得可以留用,后面就看 hc ,然后沟通发 offer 了。看起来很轻松,但其实,由于从“建议留用”到发 offer 过程有些长,异常煎熬。在我拿到建议留用之后,某一天 leader 来问我觉得跟 J 老大谈的有什么感觉自己回答得不太好的,因为 J 老大好像给了一个不是很正面的评价(也就是上面说的“对组内工作不够了解”),他有空去跟 J 老大解释说明一下。那时我就感觉好像有点悬,一直到十一前一周我接到了 HR 的一个电话,跟我说留用通过的结果,说了十月上旬薪酬沟通、 offer 发放,我才送了一口气。

在确认可以留用之前的这段时间也想过即使我留用不通过,我也肯定可以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实习这段时间我感觉我提高还是相当快的。过去在学校就好像陷入了一个死胡同,兜兜转转出不来,认知很局限,学习效率也很低,人也比较低迷。实习时能够接触到足够复杂的软件系统,有很多可以思考的东西,有足够挑战性的工作,有规律的作息(在学校日常睡到中午起床,晚上两三点睡,随性吃饭),感觉整个人都是一个不错的状态。就我在实习期间做的,思考的,了解到的东西,我都觉得能让我在面试其它公司时产生足够的优势。不过现在我可以留用了,就不需要考虑这些了。

如果问我,“就这一个 Offer 你就满足了吗?”,我会说“是”。

我上班和下班都有 1 个小时左右的路程,步行 2.5 公里左右,坐地铁 9 个站。这个过程每天重复还是有一点无聊的,联通在地铁里信号差,我一般就戴着耳机听歌,发呆思考,走在路上也是。除了思考工作,有时候也会思考未来的生活,一年要省多少钱才能在多少年后在什么地方买个怎样的房子,要不要买个车子,我能花多少钱在我的爱好上之类的。其实生活的舒适程度最终都归结到我能有多少钱这个问题上,我知道腾讯肯定不会给得少,虽然大家的薪酬是高压线不能说,但是我从其它员工的生活状态就能看出来,大概一个人工资养活一家人还是完全可以的,而且我还没有女朋友,更不会有小孩子需要养,父母也还都比我有钱,我一个人过肯定有足够的钱花。但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果我有更多的钱,就意味着我能做更多的事情,更早买房子,投资自己的爱好时更轻松之类的。

但这又很难去比较,腾讯肯定不会是能给得最多的公司,但是其它能给更多的公司我也不确定能多多少,它们的工作状态我也不了解,而如果考虑上房价就更难说是谁多谁少了。再找工作,付出的机会成本和预期的收益,都很难估计。刚好遇到一个调性合适,工作舒适,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佛系点来看,其实拿一个合适的数量就足够了。一个合适的数量是多少,我也很难说,反正当我从 HR 口中听到我的薪酬时我不觉得我不被尊重或者受到不公,我觉得可以了。

虽然我还有一门必修课,还有 A 测,还有毕设,我的大学生活还没有结束,还有很多挑战和困难,但是起码我毕业之后可能不用上街乞讨了,我读大学的根本目标已经实现了,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下了。

我理发的间隔周期一般都不短,我来实习之前剪了一次头发,现在已经很长了,一直没有剪,因为某天我静悄悄立了一个 flag ,拿到 offer 之前不剪头发。所以每次刘海掉下来遮住眼睛我不耐烦地拨到一边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工作还没有着落。这个周末我可能可以看看附近有什么可以理发的地方了。


这张封面图其实没什么含义,这是我的工卡背面,就是挺好看的,摆在这里切一下题。我入职很久后才知道印的图案是代表腾讯价值观的四大神兽:长颈鹿、海燕、犀牛与犀牛鸟、鹦鹉螺。

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失去这张工卡,在我离职回校那天。但是我现在知道我肯定会有一张新的!

card